鼠疫-读后感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3年1月11日 下午

背景

放假后闲来无事,晚上难以入睡时,打开了微信读书,看了看前面的几本都没有什么打开的欲望,于是逐渐到了书架的底部,一本鼠疫赫然在列。上次读加缪,还是局外人,出于好奇打开了这本搁置一年的书,陪我度过了一周的夜晚。

黑死病

鼠疫,又称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历史上多次席卷全球。我印象相对深一点的,就是欧洲14世纪的那次,当时也恰逢英法百年战争的开端。了解这些,也是因为之前玩的游戏《瘟疫传说——无罪》里面的介绍,但与游戏里铺天盖地的老鼠所带来的威压不同,本书主要描写的,着重在人身上,着重在几个主要人物对于鼠疫的应对上。书中也有不少我认为很好的句子,下面就从几个句子出发,谈谈感想。

句子分析

  • 报纸对老鼠事件大肆宣扬,但对此事却只字不提。因为老鼠死在街上,人死在屋里。报纸只管街上的事。

报纸只管街上的事,媒体需要吸引眼球,而公众生活与公众人物是大家都会关心的。某一个家庭或者某一个个体,无论是苦难,还是惊喜,都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注意力。十分无奈,却又十分现实。

  • 凭借正当的手段,过上富足的物质生活,从而问心无愧地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这样的未来让他憧憬不已。

我也憧憬。但是我也十分矛盾,因为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资本的增殖就是唯一的目的。市场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贫富差距的不断被创造,资本的每一次发展,都会产生更大的贫富差距,否则剩余价值无从谈起。这种背景下,即使有些公司许诺了丰厚的员工福利,但是利润才是公司的最终目的,公司和老板本身并不是慈善家,或者说如果老板是慈善家,那么他也无法成为老板。通过技术的革新,不断减少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单位产出率,使得利润成倍增长,这是所有公司都向往的,谁来买单呢?低端产业的末端产业链的工人们。

举个例子,计算机,也就是电脑。电脑刚诞生的时候,其成本与重量是难以想象的,不要说个人,即使是企业也难以承担成本。当时主要还是存在于实验室中,但是经过全世界最聪明的科学家的钻研(他们当时大多数人既处于科研第一线,又处于工业界中),技术壁垒被一次次打破,成本一次次下降,电脑的性能也不断增强。从宏观来看,作为顾客,用较低的成本享受到了高性能的电脑,前几年无数千元智能机,让手机走入中国的千家万户;作为企业,用更低的价格却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卖出了更多的产品,作为人手必备的产品,企业不愁没有市场,也养活了一大批企业。如此一个双赢的局面,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不同人员购买同样产品所付出的劳动时间。作为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其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更高,但是如果从事一般意义上的体力劳动,那么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更低。这就导致如果体力劳动者想要去购买这些产品,要么延长自己的劳动时间(加班),要么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才能去享受到这样的产品。单位产值低的人节衣缩食,通过积攒的手段购买;单位产值高的人,则不需要积攒,甚至还可以有剩下的钱去搞投资,两者的差距进一步增大,剪刀差也由此而来。

如果没有强制手段保证单位产值低的人的基本薪资,那么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但是贫富差距又是必然结果,不存在是不可能的。公平是指拥有相同的机会,而不是得到相同的结果。同样的事情,有人一笑而过,有人却能发现机会,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差距大不是问题,但是持续拉大,必然会导致社会动荡,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老子》

  • 电报成为我们唯一的通信途径。以前依靠心灵、情感和肉体来维系的鲜活生命,如今却只能通过写有十个大写字母的一封电报来重觅往日的温情。实际上,电报中所能使用的表述很快就穷尽了,长期的共同生活或悲伤的心情只能概括为几句短语来进行不时的交流,诸如“我很好”“想你”“爱你”等。
    我们之中还有一些人,他们依然坚持写信,想尽办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但所有努力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我们想出来的某些办法可能有用,因为没有收到对方回音,所以我们也不知其详。一连好几个星期,我们只能把同样的信写了又写,把同样的呼吁发了又发。这样过了一阵子,我们原本发自肺腑的心声却变成了苍白无力的空洞字眼。我们依旧在麻木地重复同样的内容,试图将我们艰难的生活通过这些死气沉沉的语句传递出去。这种枯燥无味而又自我陶醉的独白,这番如同面壁般冷冰冰的对话,我们觉得其效果还比不上电报的格式化用语。

这段话将长期分隔的人对于彼此的情感写得十分生动。关系需要心灵、情感和肉体去维系,后来变成了有限的文字,等有限文字将所有可能的排列组合穷尽后,也就只能剩下个“我很好”了。

  • 一家咖啡馆贴出“喝酒可以杀菌”的招贴,公众本来就相信酒精可以阻止疾病传染,一经舆论宣传,他们对此就更深信不疑了。每天深夜两点,街上随处可见被咖啡馆逐出来的酒鬼,到处回响着他们乐观的言论。

无知即力量,现实中也不乏这种人,只能说画地为牢后,所见即为世界,唯有登高望远,才知世界广阔。希望当我们遇到与自己以往认知不同的观点时,不要抱着defensive的态度,上来就想着如何反驳,而是抱着inclusive的态度,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让自己思考,通过科学的手段去验证,不断求真,求实。

  • 那些浅薄之人则趁机向他推销住宅或是推荐便宜的食宿公寓;那些做事有条不紊的人让他填写卡片,然后将其归档;那些忙得不可开交的人会把胳膊高高举起;那些嫌麻烦的人则索性把脸转向一边;最后还有沾染旧习气的人,这样的人也是最多的,他们让朗贝尔去找另一个科室,或是告诉他需要重新申办的手续。

这段话也是现实的投影,懒、殆、踢皮球,自诩,实则。这还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普通人的厌恶不是因为这种行为本身,而是因为自己未能参与其中。

  • 叙述者无意过分强调这些救护组织的重要性。对于我们的许多居民而言,如果处在他的位置,肯定就想夸大它们的作用。但是叙述者更愿意相信:如果过于重视高尚行为的话,那么则是对罪恶表达了间接而有力的敬意。这不免让人觉得这些高尚的行为只是因为罕见才显得可贵,恶毒和冷漠是人类行为中最为常见的动力。这样的观点叙述者并不同意。世上的罪恶几乎都源自无知。不明不白的善意造成的破坏和恶意一样多。人性本善,而非人性本恶,实际上问题并不在此。但是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无知之处,这就是所谓的善与恶,最令人绝望的恶是一种无知的恶,这种恶自以为什么都懂,便放任自己随意杀戮。杀人犯的灵魂是盲目的,如果没有远见卓识,也就没有真正的善良和美妙的爱意。
    因此,对于塔鲁帮忙建立起来的卫生防疫组织,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因此,叙述者不会对善意和英雄主义大唱赞歌,而应赞赏有度。
    献身于卫生防疫组织的那些人并不见得有多么伟大的功劳,实际上他们知道这是唯一可做的事情,如果不做出决定,那简直无法想象。这些组织有助于市民们更深刻地了解鼠疫,并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确信,既然鼠疫已经发生,那就应该采取行动消灭它。因为消灭鼠疫已经成为某些人的义务,鼠疫的本质也便显现出来,也就是说,它是大家的事。
    不过一名教师受到赞扬,不是因为他教会别人二加二等于四,而可能是因为他选择了这份崇高的职业。所以说,塔鲁和其他人选择证明二加二等于四而不是与之相反,这值得赞扬。但是,就这份善意而言,他们和教师一样,和所有那些与教师同心同德的人一样。他们远比想象中的要多,这是人类的光荣,至少叙述者是这么认为的。此外,叙述者十分清楚地看到有人会对此提出反驳意见,说这些人在冒着生命危险。但是,历史上总会出现这样的时刻:有人胆敢说二加二等于四,那就会被处死。教师对此很是明白。问题并不在于知道这一推论的后果到底是奖赏还是惩罚,而是在于知道二加二是否等于四。

一段很长的话,对于救护组织的态度作了详细的分析。这也可以扩展到其他事情上。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态度。这段话很难理解,我暂时也只是读个大概,希望以后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 每当医生听到史诗般的语调或是高雅的论调时,他都显得颇不耐烦。当然,他知道这种关心并不是装出来的,但却只能用人们表达自己与人性相关的套话来表述。而这样的话语并不适用于格朗每天所做的平凡努力,也无法体现格朗在鼠疫中的价值。

与上面一段话类似,平凡的人才是最多的,过度的史诗般的讴歌会越来越偏离这些普通人,越来越偏离这些平凡的努力。

  • 不管怎样,出于比较,他们想到了其他街区的居民,想到了那些自由的人。而后者在自己困难重重的时刻,想到还有人比他们更不自由时,便感觉到一丝安慰。“还有比我更受奴役的人呢。”当时唯一可能实现的希望尽在这句话中。

还有比我更惨的人呢,当时唯一可能实现的希望在这句话中。人性。

  • 希望体面下葬的想法非常普遍,其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幸好没过多久,食品供应问题变得棘手起来,于是居民们的注意力便被转移到更加迫切的问题上来了。如果要吃饭,那就得忙着排队,忙着跑腿办手续,便无暇考虑周围人是如何死的,也无暇考虑自己有一天是如何死的。

活人都顾不上了,也就没人去管死人了。悲哀却又无奈。

  • 翌日,家属便被请来在登记册上签字,这标志着人和狗之类的动物之间是有差别的:因为可以一直核查。

无须多言

  • 他们是在碰运气,但没人能掌控运气。

运气本身就是概率问题,只要基数足够大,总有人会碰到那个小概率事件,无论是好是坏。有人会因为运气好而沾沾自喜,有人会因为运气差而顾影自怜。但请记住一点,我们都是在碰运气,但问题是,没人能掌控运气。

  • 到我这个年纪,肯定得真心实意。撒谎太累人了。

撒了一个谎之后,就需要用另一个谎去圆,进而用另外两个谎去圆这两个谎,指数增长后早晚会不攻自破。

  • 所有预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最终都能让人安心。

人们总是愿意去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而对自己有害的事情,人们总是希冀着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 当然,世间有善恶之分,而且人们很容易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但要解释恶的内因,就变得困难了。

社会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一件事放到普遍架构下,对于其善恶的区分是容易的,但是为什么会发生,则是大多数人都不感兴趣的。毕竟相对于追根溯源和仔细求证来说,下一个武断的结论可是容易太多了。但一旦发现其内在原因后,人们对于自己是否会从事这样的善,是否也会从事这样的恶,还会那么坚决吗?

  • 结果到最后,人们发现,即使是在最不幸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想到谁。因为真正想念一个人,就意味着分分秒秒都在想念,意味着不能被任何事分心,无论是家务事,是苍蝇飞来飞去,是做饭吃饭,还是身上瘙痒。但是,苍蝇和瘙痒总是会有的。这便是生活不易的原因。对此,他们都很明白。

生活总要继续,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事情,谁能整天绕着另一个人转呢?现实点吧,“从此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只是童话里的结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才是冒险真正的起点。

  • 我听过太多的摆事实讲道理,它们差点把我弄得晕头转向,而且确实把不少人搞得晕头转向,让他们同意杀人。我终于明白,人类所有的不幸其实是因为人类讲的语言不清楚。

新概念词典——第十版

  • 我感觉自己与失败者在一起有一脉相连的感觉,而与圣人在一起时却没有。我觉得自己对英雄主义和圣人之道没有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

我感觉自己与躺平者在一起有一脉相连的感觉,而与内卷者在一起时却没有。我觉得自己对于高绩点和保研没有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如何上一个真正的大学,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学生。

  • 这个缺乏爱情的世界仿佛一个死亡的世界。总有那么一刻,人们对监狱、工作和勇气都会感到厌倦,转而去渴求某人的容颜,寻觅让心灵悸动的温情。

爱情还是重要的,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

  • 另一些人,主要是先前与亲人分开生活的人,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封闭生活,身心俱疲,现在刮起的这股希望之风反而让他们变得狂热,变得烦躁,让他们完全无法自控。他们觉得自己可能会在美梦即将成真时死去,从而见不着自己钟爱的心上人,长期经受的磨难也得不到任何回报,每每想到这些,他们不禁心生莫名的恐惧。在这些年月里,尽管他们被囚禁被流放,但他们还是隐忍顽强,在等待中坚持不懈。现在出现了希望的第一道曙光,却足以摧毁恐惧与失望都无法摧毁的东西。

转一下书评:之前恐惧所摧毁的只是当下的美好,但如果希望没了,将会摧毁以后所有的美好。

  • 这群快乐的人儿,他们走在喧闹的人群中,一对对紧紧依偎在一起,言语不多,却沾沾自喜地表现出不恰当的幸福模样,仿佛在表明鼠疫已经结束,恐惧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他们罔顾事实,心平气和地否认我们曾经在这个荒谬的世界上生活过,在这个世界里,杀个人像拍死几只苍蝇一样稀松平常;他们否认这种确凿无疑的野蛮行径,这种经过预谋的疯狂举动,否认这种囚禁生活,但凡不属于现在的东西,都被这样的生活披上了一件所谓自由的可怕外衣;他们否认闻到这股使活人作呕的死亡气息;最后,他们还否认我们曾经被吓得惊魂未定。当时,我们之中每天都有人被投进焚尸炉,然后被烧得化为一股浓烟,而另一些人则戴着无能与恐惧的镣铐,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不要因为暂时的安宁,就忘记了曾经的苦难,那样只会导致下一次苦难。

  •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要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为了支持那些曾经亲眼看见的鼠疫患者,为了让人们记得他们曾经遭受的暴力与不公正的待遇,为了告诉别人自己历经磨难之后的感悟:在人的身上,值得欣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人总还是要带着希望活着,因此我们还是相信这一点吧:在人的身上,值得欣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

Ref

该封面图片由Grégory ROOSEPixabay上发布


鼠疫-读后感
https://blogoasis.github.io/post/3d81ffe5.html
作者
phInTJ
发布于
2023年1月11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