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 Selfish, Be More Selfish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4年12月23日 晚上

自私的氧气面罩

飞机安全演示视频里提到,在遇到危险时,要求成年人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随后再给周围的孩子戴上氧气面罩。这似乎与我们从小受到的儒家教育背道而驰,难道不应该是优先去照顾老人和小孩吗?为什么宣传片中反而是强调要先为自己戴好氧气面罩呢?

实际上,这可能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一个观念:自救是帮助他人的前提。

一味迎合的虚假慷慨

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人产生交集。无论是一起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与其他人产生了交集,那么也就意味着可能会产生价值观的冲突,意识的相左,不同背景的冲撞。
有时其他人询问意见时,自己也会说出“我都可以”这类的话,来表示自己的随和,即使自己有一些喜好与不喜欢的东西;有时遇到比自己境况更糟糕的人的时候,也会想着去帮助别人,即使自己可能也身陷囹圄。但是其实,在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感受和境况下的决定,为了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决定,都是虚假的慷慨与大爱。

真正的慷慨与大爱,应该首先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感受,所有的决定,都应该是首先满足自己最急切的需求。不要无计划地一味付出,否则到头来,受伤的还是自己。

为什么只能自救

更有甚者,当自己受伤时,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没有任何人能够感同你。可能有出于善良的同情,可能有出于常规的寒暄,可是,又有谁能够去真真正正地与你感同身受呢?一件遗憾的事情是,没有人,他们或局限于社会身份,或局限在认知水平,都无法百分百了解你当下的感受。

既然没有人能够与你感同身受,那么唯一剩下的,便是自救。而自救的第一步,便是将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上,学会自私。

越自私,越把注意力真正地放在自己身上,关注自己当下的需求和感受,为自己而活。只有当自己的内心处于丰盈的状态后,才会自然地流露出真正的慷慨。真正的慷慨应该是让自己感到自由,轻松,不需要牺牲自己与额外的压力。

专为自己的理由

学会自私,除了关注自己,还需要找到一个专门为了自己的理由,来支撑你继续做下去某件事。

当做事情的时候,都会期待某种回报。无论是刷视频的放松,还是工作的工资,亦或是书籍里的道理。而这些回报也可以分为两类,也就是外部回报和内部回报。

外部回报是外界给予的,可能是他人的夸奖或者认可,可能是更好的成绩与更高的工资。但是外部回报一般是取决于外部因素,并不完全和自己的努力与时间线性相关。
内部奖励则是完全由自己控制的,是那些真正能陪伴着自己的东西。比如对一个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一些事情的承受能力,当你定义好事情的内部回报,并且确保这些回报与你付出的时间是线性相关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即使外部回报不尽如人意,你也有内部回报,来证明这件事情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你是有所收获的。
追求内部奖励,并不代表放弃外部奖励。而且有趣的是,当你更加关注内部回报,确保自己内心的平静时,外部回报有时反而会不请自来。

对自己负责

人生苦短,意外未知。但请确保,无论多少次深陷谷底,你都能一次又一次地,拯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Be Selfish, Be More Selfish
https://blogoasis.github.io/post/d8c2b7e.html
作者
phInTJ
发布于
2024年12月1日
许可协议